直肠肿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精准挑战超极限儋州市人民医院为63岁
TUhjnbcbe - 2025/6/30 19:14:00

本报海南采编中心融媒体记者佟大勇许广峰由艳丽方晓雨

近日,63岁的蔡奶奶又医院住院行放化疗,如今的她精神熠熠,嘴角含笑,与数月前得知自己罹患直肠癌时相比判若两人。

今年6月,蔡奶奶排便出血,起初她只以为自己是患了痔疮,并不在意,但后来医院就医后,她才在医生的建议医院就诊。医院,医师用肠镜为蔡奶奶做了检查,并告知他们,在距离蔡奶奶肛门3.5cm处的直肠有肿物生长,这是个直肠癌。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肿瘤下缘距离肛缘小于或等于7cm的是直肠癌;小于或等于5cm的是超低位直肠癌。在所有的直肠癌患者中,低位直肠癌约占70%,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传统的手术方法常须将直肠和肛门一并切除,再经腹部另造一“肛门”在腹壁排便,俗称“挂屎袋”,术后患者要永久与“挂屎袋”共生,不仅在生活上会造成极大不便,对患者自尊也会造成极大损伤。

“当时接诊我的那个医生说我做手术没有意义了,建议我回家该吃吃该喝喝,我们全家都不满意,也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后来回家跟邻居他们说起来后,邻居就说他医院做过大手术,现在恢复很好,就建议医院看一下。”医院之前,蔡奶奶的家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超低位直肠癌一般只能通过传统手术进行切除肿瘤和肛门后人造肛门在腹部挂屎袋解决。家人们无法接受这个结果,陷入了焦急和惶恐之中,一方面既担心即便接受手术后疾病不能根除,另一方面又担心蔡奶奶无法接受余生都要在腹部上挂着一个接粪便的袋子。最后,他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在亲戚们和邻居的建议下医院胸外科。

胸外科副主任、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志东为蔡奶奶安排了全面检查,并邀请肿瘤内科、康复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心理科的专家对蔡奶奶的病情进行多学科联合讨论(MDT),制定了第一套诊疗方案。在张志东与蔡奶奶一家沟通的过程中,蔡奶奶一家明确表示出有强烈的保存肛门及其功能的意愿,直言无法接受切除的后果。

“蔡奶奶一家对尊严看得比较重,我们也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所以虽然同时保住肛门的难度很大,但我们还是极尽所能去给他们想办法。”为了满足蔡奶奶一家的诉求,张志东和他的团队经过反复论证,为蔡奶奶精心制定了手术方案,方案中融入了最新的治疗技术(腹腔镜下直肠内外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ISR),这项技术是能够保住肛门的最关键技术,在整个海南省都少有人能够开展,相关资料显示,医院也是今年1月才开展了该项技术。

6月23日,张志东和他的团队为蔡奶奶实施了腹腔镜微创经腹超低位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经直肠内外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他们在腹腔镜直视下精准分离直肠内外括约肌间隙,达到超低位水平,再经腹和经肛两组手术医师共同协作,精准标定肿瘤下切缘,最后吻合口距离直肠齿状线肿瘤侧达到1cm,非肿瘤侧为2cm,最大限度切除了肿瘤,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直肠齿状线邻近粘膜和直肠括约肌,至此,蔡奶奶的保“菊”之战宣告成功,术中快速冰冻提示环切边缘及上下切缘均为阴性,肿瘤根治切除也宣告成功。术后,他和团队将快速康复的理念贯穿了整个围手术期管理,得益于此,术后第一天蔡奶奶便可下床走路,术后第七天便顺利康复出院,目前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控排便功能正常,排便次数1-3次/日,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这次我们是挑战了超低位直肠癌精准切除和同时保肛保功能的超极限。”张志东表示,在现代精准外科技术和肿瘤新辅助治疗的结合下,目前极低位的直肠癌也有保肛的机会。但单纯保住肛门的意义不大,在保住肛门的同时保留控排便功能才是重中之重。

“难度的确是大,想要保住肛门需要有精细的解剖和娴熟的腔镜技术,平时需要保肛的直肠癌切除,切掉再接回去就行啦,但现在是超低位的,这个肿瘤离肛门只有3.5cm,我们为了保住肛门的功能,需要留2cm,那么就只剩下1.5cm来操作了,这需要非常精准的操作,所以说这次是挑战极限。”张志东介绍,超低位保肛需切除直肠齿状线及其邻近粘膜,控排便感受器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害,从而导致术后肛门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排便失禁等,据统计行低位保肛手术的排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5%,重度障碍病人占50%。得益于张志东团队的高超技术,蔡奶奶并未发生排便障碍,肛门功能基本不受影响,实现了尊严与肛门的“双保”。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准挑战超极限儋州市人民医院为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