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肿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上海长海医院等举办2021国际结直肠外科
TUhjnbcbe - 2025/7/1 17:58:00
        

今天,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主办,海军医院(医院)等9家单位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结直肠外科学术会议暨国际结直肠外科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结直肠肿瘤外科治疗、结直肠外科并发症、转移性结直肠癌、遗传性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肛门部良性病、智慧医疗及精准医疗、肠造口、结直肠外科护理、经肛外科、器官保护等多项议题开展头脑风暴。

我国结直肠癌病例中,直肠癌占比很高,且以中低位直肠癌居多。其中,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生活质量较差。通过免疫治疗调动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杀伤肿瘤,目前已在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治疗中得到应用,且治疗效果明显。医院肛肠外科率先在国内开展“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极低位直肠癌患者保器官率影响的研究”,并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使许多低位直肠癌患者受益。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认为,免疫治疗结合精准放疗有望成为保肛乃至保直肠的重要策略之一。

尽管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使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得到显著改善,以及经肛外科及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被越来越多的医师认可,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新辅助治疗配合不同手术方案对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影响,还需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在此次大会“经肛外科及tatme论坛”上,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国际最新治疗手段和方案,特别是在规范tatme手术的操作、培训tatme手术的初学者,有序组织tatme手术相关的临床研究等方面“开方子,出思路”,以达到基于我国临床研究结果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形成中国版tatme临床实践指南的目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赵玉沛谈到,我国结直肠外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提高结直肠外科医师,尤其是在中青年和基层医师的结直肠外科规范诊疗水平,已成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的工作重点之一。据了解,本届大会特别邀请结直肠外科、病理科、影像科、肿瘤科和放疗科等领域专家,开展结直肠疾病相关讲座,使青年医生受益。

循证医学时代,基于临床大数据制定临床决策已成为共识,通过临床大数据的分析,制定出使患者获益最大的治疗方案和公共卫生政策。目前,我国仍缺乏大规模、系统、全面的临床数据库,已有的数据库在数据录入、维护、使用等方面也缺乏规范性,不能很好利用丰富的病例资源开展临床研究。

通过多年努力,中国直肠癌tatme等高质量高水平临床数据库建立取得重大进展,并以此为依托,获得一系列临床科研成果。此次大会期间,针对临床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使用,部分专家做了专题讲座,分析了我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特点,展示了基于tatme手术登记数据库获得的研究报告等。同时多位外国专家也针对本国临床数据库的特点,对我国临床数据库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特别是在与本国相关数据库资源共享、学术研究并进合作、共同推进患者治愈上提出了思路。

对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委、结直肠外科学组组长张忠涛教授认为,全国结直肠外科临床数据库建立、维护和使用,为我国结直肠外科诊疗现状评估及临床相关科研提供数据基础,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规范的治疗,目前,各领域医疗专家均通过编写权威《专家共识》的方式,指导临床医师学习实践。此次大会也发布三个专家共识:《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技术专家共识(版)》《结直肠癌手术中能量器械应用专家共识(版)》《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版)》。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白进曹飞

    

文字编辑:曹飞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长海医院等举办2021国际结直肠外科